要么躺着,要么由两人抬着…… “现在彻底明白了吧!”
11
目击证人凌晨才从学院出来,顺着图书馆的一条小路回寝室,天上繁星点点,细听海涛拍岸,风里甚是宜人。
女孩儿诗兴大发,大声诵起纳兰性德的《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她抬起头,望向图书馆天井里的那株古树,透过树枝,忽然看到灯火通明的走廊里,一个人从高处被两个人抬着,快步走下靠窗的“之”字形走廊楼梯……
就这样,薛婷婷被凶手和他的帮手从位于六楼的人文藏书区抬到了天井里,放进了四周封闭的“密室”,直至清晨被人发现。
而他的帮手则拿出随身携带的钥匙,把玻璃门重新锁好离开。
几个小时以后,帮手故意等待来晨读的女学生一起打开玻璃门, 成为薛婷婷尸体的发现者。
对了,帮手就是图书馆清扫工徐姐。
而凶手就是她的儿子,在澄洲大学读经济学博士的纪焕然,他的导师叫作薛鹤鸣。
密室之谜就是这么简单。
很快,警方在人文学院门口的监控录像中发现了目击证人的身影,是正在做毕业论文的一名女硕士。
她因为害怕惹祸上身一直不敢露面,可年轻人的正义感又不希望凶手逍遥法外,于是在校外找了个网吧,发了一篇帖子在论坛上,马上又删除了。
纪焕然在寝室里被抓获,没费什么劲就坦白了犯案的过程。
原来近几年高校扩招的脚步迈得太大,一不留神就崴了脚。薛鹤鸣也被迫成为“流水线博导”。什么意思呢?博士已经沦为流水线上的产品,“导博士”也成了博导们只管数量不管质量的流水化作业。
但薛鹤鸣学术上的造诣享誉全国,在教学上很严谨,对自己、对学生的要求都很高,从没打算降低博士标准。可自己的精力毕竟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只能像旧社会孩子多的家庭一样,大孩子带小孩子,师兄带师弟。这样几年下来,名下“积压”毕不了业的博士竟然有7个。
由于积压的学生太多,教育部规定博士学制的上限为 8 年,如果不能毕业就不再授予学位。
薛鹤鸣知道自己有几个“老大难”学生,要小论文没小论文,要大论文没大论文,注定拿不到毕业证书。
纪焕然就是一个。
纪焕然来自穷困的农村,靠着奖学金和津贴一直坚持读到博士, 成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