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对所有参赛论文进行评比和排名,最好的大约2%的论文将被评为金牌得主。
然后是1520%为银牌,2530%为铜牌,以及5060%为优秀选手。
至于剩下的至少40%的参赛论文,就只能获得重在参与奖了。
总之,陈舟看完整个赛事介绍的第一感觉是,这竞赛有点东西,可以算是一个小型的课题研究项目了。
这赛事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在48小时之内,从开放的问题中,准确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并对方案进行理论分析,顺利完成整个课题,完成一篇英文论文。
时间的分配,人员的分工,必须合理。
对于陈舟而言,第一次参加这种竞赛,挑战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了解了整个赛事的信息后,陈舟紧接着又搜索了历届竞赛的题目。
看着搜索出来的信息,陈舟不禁觉得,这题目的开放性真不是一般的大,由小到大,什么样的赛题都有。
听着就牛掰的像是,【向比邻星发射光压推动的微型飞船】,【向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发送激光推进式纳米模型】,【火星探索航天器的防护】,这一类的赛题。
题目本身不仅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并且也是当前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实际问题。
想到赛事的赞助者有米国的天文学会,陈舟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会出这样的赛题了。
而听着就有生活气息的赛题也有,【过山车的设计】,【翻抛机的堆肥尺寸】,之类的。
虽然听着没那么高大上,但是其中涉及的物理理论知识,却不比上面的少。
因为更贴近生活,其题目的难度,并不比天文学的问题简单,反而会更难一些。
陈舟把这几道赛事题目记在了草稿纸上,手中的笔,不断的点着草稿纸。
看着【向比邻星发射光压推动的微型飞船】这个赛题的信息和要求,陈舟试着思索了一下,如果是他,会怎样去解题。
“模型,需要构建合理的模型...”
陈舟想着,手中的笔,就落在了草稿纸上,飞快的写了起来。
这一题的难点在于对于宇宙尺度的物体运动进行估计。
只有构建合理的模型,并且模型所涉及的物理理论,需要能够自圆其说。
之后,再在模型的基础上,对相关联的物理现象做出定量的分析。
一件事,只有做了,才知道它的实际难度。
看着自己写写画画,很快填满了的草稿纸,陈舟微微叹了口气,这玩意,真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