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宫。
秦王高踞王座,御案之上摆着一份名单,是宗正送来的一份袭爵名单。
商君变法,本质上是以一套军功爵位体系,逐渐瓦解周天子当年分封三千诸侯时延续下来的分封制度。
自三家分晋开始,这片土地上进入战国之世,春秋之时本已经崩坏的礼乐制度更加无法适应现实,各国相继变法。
历代法家,都看到了分封体制的弊端,着手变法,革新制度,达成强国的目的。
法家分为法、术、势三派,所不同的是,各国法家之人侧重点不一样。
只不过,在这以百年为计算单位的漫长时间内,七国的形势各有不同,变法程度与效果也各不一样。即使变法完成,可旧有世族的反扑也相当凶猛。
吴起肢解,商鞅车裂,便是最好的例子。
其中,秦国的二十等军功爵位体系,是最为成功的。
只是,这对于秦国来说,也只是一个开始。要完成一个帝国的构建,这套军功爵位体系,还远远不够。
相比于山东六国在变法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原有世族力量的妥协局面,秦国的变法是较为彻底的。
只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原有世族力量彻底消失了。相反,他们比山东六国的世族要更为顽强,甚至寄生到了这套军功爵位体系之中。
自从商君变法开始,这百年的时间内,秦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风波。在时代的抉择之中,无数原有显赫的世族都消失的一干二净。
剩下的,他们虽然被边缘化,但是力量反而更强了。
对于君王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处置得当。而对于如今秦国的形势而言,这些人的抉择,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比于制度、国家的道路这些宏观层面上的东西,更为现实的考量,则是兵力、财力与人才。
而这些世族手中,则拥有着这些东西。
摆在秦王御案的名单之上,记录着的则是大大小小应袭爵位的名字和他们所继承的土地。
从昭襄王末期到现在,秦国内部虽然依旧平稳,但是酝酿着滔天的暗涌,其中的局面很是复杂。
便如时代的烙印一般,这名单之上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获得军功而得到的爵位,或是子继父爵,或是新得战功而获爵,而少部分人,则是继承原有的土地和爵位。
这少部分人,则是世族子弟,不少都是宗室。名单之上记录的数字,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光明正大,其中不少都属于不可细究的灰色地带。
这些世族被边缘化的过程之中,受到朝廷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