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白天的时候替你们增加了一些设备,明天可以第二次下水,今晚早点休息吧。”老李说着,站起身来,拍了拍屁股上的沙子,也没有等我,就径直往回走了。
我没有跟随老李回去,而是一个人坐在沙滩之上,细细地回味着在水底参与的那一场祭祀,还有那些震撼人心的音乐,想从中抽象出有关笛声的成份,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可是,我坐在湖滩上的黑影里,坐到成了黑影的一部分,却没能想出个所以然,倒是鱼脸人挥着白茅草在竹简上狂书的情形总是在眼前晃来晃去的样子。
我捡起了旁边的一根枯枝,在湖滩上按照记忆中鱼脸人画下的那五团东西的印象,大致地在沙滩上画出来,看着那五团乱七八糟的东西。在瓦屋山脚下与父亲打完那通电话之后,我基本上一有空暇,就会画一下这种特殊的文字,有时候手边上没有纸笔,也会用手指在桌子上,甚至是裤子上面画着,所以,现在要仿写出那五团东西,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了。
“太岁乙酉年,雨水不调匀。早晚虽收半,田夫每辛苦。燕鲁桑麻好,荆吴麦豆青。蚕娘虽足叶,簇上白如银。三冬雪严冻,淹没浸车轮。”我淡淡地念叨着,参不透这里头的奥妙。
这古文字与《地母经》,到底又什么关系呢?为何鱼脸人要将它们写在一起?
我虽然脑袋一直在思考着,但是手上的枯枝没有停下来,一直在湖滩上一笔一划地仿写着那像是由多小画纠缠在一起的五团东西。
突然,我像是发现了什么似的。
通过这些天的研究,我对文字也有一定的了解,大致知道了古祠中出现的这种古文字,应该是属于比较复杂的语标文字,就是用一个标记来表达一个完整含义的书写系统,它可以设计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原则,如象形、会意、假借等等,汉语总体上也算是语标文字。
我又仔细地将那五团东西认认真真地书写了一遍,感觉像是发现了这种古文字的书写规律。
之前大概是因为从懂事起汉字赋予自己的定性思维,所以我一直都觉得这种古文字,每一团图案代表的是一个字。但是,刚刚在书写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会不会每一图案,代表的是一个句子,或者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古祠族人或者是鱼脸人,他们一看这些纠缠成一团的图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