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亦是军人之责任。
军人,必须学会承受牺牲,承受战友离去之痛苦,否则如何撑起国家和民族。在任何时代,他们都必须钢筋铁骨心如坚石,哪怕他也会软弱,但他必须坚强。
没人去安慰,因为没人能安慰。
袍泽近乎全部战死的悲,是只有身处在其中之人才能领悟的悲;胜利之后,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相互拥抱庆祝之痛,也只有自己的心,才能感受到的痛。
澹台明月终是没有用相机,却用自己的笔写下了那篇名为‘孤独背影’的战地日军。
是的,这场击退上万日军完全可以记录于中日战争史之列的老鼠山阻击战,若以胜利之名刊载,对已然是焦头烂额的金陵保卫战可谓是一针强心剂,但澹台明月依旧固执的用“孤独背影”做为标题。
“这是属于一场胜利之后士兵的背影,我知道,胜利之后对于你我,对于军内高层,都是笑逐颜开之事,因为近千日寇毙命于此,因为日寇围我金陵之兵锋被阻挡。
可对于这名士兵来说,他没了朝夕相伴的战友,那些曾经揉着他脏乱头发喊他瓜娃子的大哥们没了,那些在最后时刻主动将生还希望留给他的大哥们没了。
唯一留给他的,只有孤独!
我不能用相机拍下这座丰碑,是的,没错,这个孤独的背影只能用丰碑来诠释,因为他的背后,是士兵们的牺牲。
他们无比普通,但当他们选择走上战场,守卫我华夏万家灯火之时,他们就是一座丰碑,我华夏之丰碑!”
不知有不少画家,根据澹台明月的描述,企图用画笔复原萧瑟略带佝偻的年轻士兵背影,只是,他们的画艺再如何精湛,都无法画出澹台明月笔下的那个人。
直到数十年后的某一天,一个身穿黄绿色旧军装的白发老者,久久伫立于3号高地战争纪念碑之下,从清晨至黄昏,而后立正高呼:“报告首长,七连、九连应到283人,实到1人!”
一名专门拍摄战争旧址的摄影师有幸抓拍到了这名老者的背影。
身形萧瑟而佝偻,腰杆却是笔直!
数十年时光转瞬即逝,青丝变白发,可归来依旧是少年,笔下之人依旧还是画中人。
数十年,终不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