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赵匡胤是被他干掉的,也没什么问题。
想到这里,他的心弦绷紧。扫视了一眼噤若寒蝉的群臣,他踢了一脚王继恩——他登基后,王继恩受他重用,担任宫苑使,“还不赶紧给朕和各位卿家奉茶?”
王继恩也内心惴惴,听到他的话,如蒙大赦,赶忙亲自去看茶水了。
赵光义看着王继恩的背影,心内思量:不行,现在还不能处理了他,不然就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反倒无益。算了。
他展开笑容,开始引导殿内气氛,试图让大臣们忘掉刚刚的事情。
明朝,永乐年。朱瞻基对于这个故事也了解不少:“孙儿记得,当时宋皇后去世后,还有个大臣上疏宋太宗,要求按正常规制治丧,结果被贬。”
朱棣哼笑一声,满是对赵光义的不屑。
使用阴诡计俩上位,见不得光,偏又做贼心虚、心怀胆怯,才在之后的事情中有了这么多破绽,倘若两个侄子的死因蹊跷是为了皇位稳定,那宋皇后死后凄凉又是为何?
如果说赵光义光明正大、承认自己就是非正当上位就罢了,可还偏偏要宣扬自己的正统性,你的正统性源自太祖,那太祖皇后如此遭遇,你又如何说服他人?
唐朝,贞观三年。
众人都对赵光义的行为不太赞同。你要面子,那就做好面子,这样两头不靠又算什么?至于以功绩换美名……
李世民询问心腹重臣们:“天幕提到那几个头衔,是好是坏?”除去好弟弟,还有一个高梁河车神,一个宋朝风气带头人,而这个高梁河车神已经出现两次了。
尉迟敬德没憋住,笑出了声:“臣觉得二者仿佛都带了些许贬义。”
【当然,赵光义知不知道别人对他继位有所异议?
他当然知道,而后来他也找到了应对之法——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是赵普说的,在太平兴国六年。此前朝中无人知晓。】
“赵普?!”赵匡胤既吃惊,又愤怒,“他居然为这个畜生找继位合法性?”
赵德昭委婉道:“可能宰相他也是为了自保吧。”
【金匮之盟是怎么证实赵光义的正统性呢?和兄弟几人的母亲杜太后有关。
建隆二年,杜太后病得很严重,就召宰相赵普入宫。当着赵普的面,杜太后严肃地告诫太祖“国赖长君”,并要求赵匡胤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太祖哭着答应了。杜太后就让赵普将此事记下,不可违背。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在纸尾写下“臣普书”,并藏在金匮里。
此事被记入正史,被称为独传约——就是皇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