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来自天津的小团队只比农业口的一行人晚了一天抵达广州。说是团队,其实只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孙长弥,另一个叫越之云,两个人是高中同学,毕业一起考进了大连海事大学,孙长弥学的是航海技术专业,越之云则是轮机工程和船舶电气工程双修,毕业之后现在都在天津新港船舶重工工作。虽说这资历上离专家水平恐怕还差着老远,但在目前的穿越团队当中已经是绝无仅有的航海和船舶专家了。
筹委会老早已经定下了以三亚榆林港为穿越地点,考虑到当地的环境,穿越行动的大规模物资和人员集结都不能直接在榆林港内进行,要知道那地方现在可是南海舰队的驻地,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所以筹委会制定的穿越计划是要用船舶搭载物资和人员,在榆林港之外的近海海域悄悄完成一次海上集结,再用虫洞控制器进行最后一次单向穿越。
这个计划的弊端在此之前已经被有识之士提出了,那就是这个团队里缺乏具备航海知识与船舶驾驶技术的人才储备。而孙长弥和越之云都是筹委会花了较长时间进行接触的发展对象,陶东来认为这两个年轻人身上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更有一种勇于冒险的精神,而事实果然证明了他的判断很正确。两个年轻人在筹委会的安排下,和另几名新加入的技术骨干一起到越秀山上参观了拂晓时分的明代广州城墙,没等回到酒店他们就已经决定要加入穿越计划了。
两个年轻人没有急着回天津去办理单位的离职手续,而是留在广州立刻投入到筹备工作当中。在了解了目前的筹备工作进展之后,原本尚存于纸面上的海运部,也立刻由他们二人搭起了架子。这本来是件好事,但三天之后陶东来看到二人交上来的筹备方案和采购清单,顿时就不淡定了。
按照筹委会目前的预购物资清单,孙长弥和越之云开出来的船舶购买方案也是颇为庞大。按照筹委会的计算,需要运去另一个时空的物资重量初步估算至少在7000吨以上,首先装运各种工业设备、工程机械等大块头,至少得就要一艘载重量4000吨以上,拥有一定自卸能力的杂货轮或是有舷侧跳板的滚装轮。按照孙越二人的方案,这艘船将是物资运输的主力,吨位越大越好,这样做可能要多付出相当数量的金钱,但同时也能有效减少穿越船队的船舶数量,相应就减轻了所需的船员配置压力,对于穿越团队来说是值得认真考虑的一种选择。好在榆林港是天然的深水良港,万吨级的轮船就算没有航道引导也不用担心在港湾内触礁或是搁浅。
除了这艘主力大船之外,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