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类被称作“式”,也就是程序法方面的规定。这样的规定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记忆也是一个大问题,需要的时候虽然可以现时再去翻阅,但是就怕记忆不熟没有找到相应的规定。
这样的“式”虽然简单,但也是绝对不容出错的。新任县令、刑部官员、大理寺官员、御史台会审司等各司官员也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学习,否则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lt大晏律例gt虽然每个学子都会进行学习,但是其他的“令、格、式”都是新任官员需要学习的事项。因为在他们十多年的科举学习生涯当中,是绝对不会进行这方面的学习的。
这些“令、格、式”的存在,就很考验官员的能力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无穷无尽地学习各类法令,还能对其熟练运用,所以一个职业就应运而生了——刑名师爷。
这些刑名师爷因为在科举一途之中难以寸进,无法直接成为大燕朝的官员,所以他们便换一条路走,将大量的精力都花在研究“令、格、式”上。他们通常会花费好多年的时间对其进行分类、整理、记忆,或者归类并研究。他们对姜大晏朝几十年来发布的“令、格、式”等烂熟于胸,并且能够在办案之中熟练运用,是每个县令大人审案时候不可缺少的帮手。以前的蔡思瑾身边也少不了刑名师爷。
大晏朝这些散落的“令、格、式”的存在,也是大燕朝这么多刑名师爷存在的基础。可以说,县令大人离开了这些刑名师爷是审不了案件的。
熟能生巧对于刑名师爷来说一样,对于刑部和大理寺官员、对御史台会审司的人,以及蔡思瑾来说也是一样的。这些人和如今的蔡思瑾一样,均需要对“律、令、格、式”烂熟于心,可以说,这是他们吃饭的东西。
蔡思瑾前世多年以来的审案经历让他对大燕朝的“律、令、格、式”非常的了解。所以他在看这段时间以来辛享宁给的案件资料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障碍。
甚至蔡思瑾的进度之快还让辛享宁十分的惊讶。辛享宁当然不可能知道蔡思瑾前世的的经验和历练,只以为蔡思瑾天资聪颖、非同凡人,对蔡思瑾更加看重了。
可惜蔡思瑾蔡大人是不知道这个美丽的小误会的。
现在的蔡思瑾并不为自己的进度快而沾沾自喜,这样的进度对于他自身来说完全是应有之意啊。他的心中始终还是记挂着邹学武的那个案子,一心想要知道下文。
等待的时候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蔡思瑾感觉自己等了很久,实际上也才过了一个月。这个时候大理寺那边传来了消息,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