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蔡确回京
在向太后下诏,命开封府计口量丁,授给汴京贫民米炭的当天,也就是元祐二年十二月癸未(初五)。
权知开封府钱勰就上书言:本府奉牒敕,准圣旨,检校在京诸厢贫民,计丁量口,日给米、炭。
府中庶务繁多,乞自今日起,许开封府自判官以下,分领汴京内外城诸厢,以督计丁量口事,以御史监其责,有懈怠者具表以闻。
从之。
钱勰虽然是个马屁精。
但论起庶政,确实是把好手,知道在这个时候,想要管住汴京城那些可能伸向贫民的爪子。
就只能用这个办法——派人下到闾里,以推官、判官、左右都巡检并司录司诸官,分管汴京内外诸厢,各自划定责任区,领导各厢的计丁量口,按日分配米炭的事情。
此谓民主治吏不治民,乃是从秦代就开始有的法度。
只是,历代以来能做到的王朝,一般都只有开国之初的那十来年。
随后就因为基层失能而使中枢逐渐失去对基层的掌控,所谓吏治,渐渐崩塌,最终沦为一句空话。
但如今的大宋却是个畸形王朝。
这个畸形王朝的旁的地方,可能问题一大堆,弊病无数。
偏偏基层治理和控制,却是历代最强!
不独是因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成功的笼络住了天下士大夫。
使得中枢威权,可行于地方。
无论是王安石变法,还是如今的元祐更化,各种法令调整。
都是中枢一声令下,基层就会执行——虽然有过这样那样的龃龉,也有过各种推诿、抗拒和使绊。
但,到底是执行了的。
只是力度、程度不同。
也不独是因为,赵煦之前的赵官家们,本着可持续竭泽而渔的心态,将这大宋天下州郡的山泽盐池、丝帛茶铁等赚钱门路通过监司牢牢控在自家手中,又用买扑之法,与地方豪族勾连,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于是,竟稀奇古怪的在这中古时代,实现了对矿藏与主要资源的国家垄断。
无论是在西北,还是在东南。
几乎所有矿藏、食盐、丝帛等产业,都是赵官家的(当然,大部分都买扑给了地方豪强,赵官家们只是坐地抽成)。
此外,大宋天下最大的地主,也是赵官家——天下在册垦田七百二十万顷,而属于赵官家的官田,就至少有三十二万顷!
各地监司,以及遍布天下州郡的官田。
使得赵官家们,拥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