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臣惶恐,愧不敢当!”王寀再拜。
赵煦瞧着他,想着王韶的功劳,也念着乃兄王厚的忠勇,便有心提点几句:“卿在家,可曾用心于功课?”
王寀顿时再拜:“回禀陛下,臣自蒙朝廷恩典以来,便矢志于报效国家,一直在家努力于圣人经义,今已过开封府锁厅试,正欲发奋,以待明年科场!”
赵煦听着恩了一声,对王寀道:“善!”
“卿既读圣人之书,自当从圣人之道!”
说着,他就轻轻点了一句:“当以仁义为道,忠恕为教,敬鬼神而远之!”
在最后一句话上,赵煦特意提高了一点声量。
王寀听着,却是没有反应过来,只再拜道:“诺!”
“臣谨遵德音教诲!”
直到御驾远去,他起身的时候,才忽感一直心悸,望着车驾,浑身战栗。
因为……
他在守孝的这三年中,曾有一次生病,于是就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开始向往传说的神仙方术,涉猎神怪之说,以期觅得长生之术。
……
车驾继续向前,不多时便到了一处门前列戟的宅邸之前。
身服紫袍,腰缠玉带,戴着展脚幞头的蔡确,已领着阖家上下,在大门前摆好了造型。
待得车驾近前,蔡确便领着全家老小一起上前迎接。
“观文殿大学士、福建观察使、判泉州兼提举泉州市舶司、上柱国、御赐紫金玉带、食邑四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臣确,恭迎皇帝陛下驾临,恭问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赵煦端坐在逍遥撵上,听着蔡确那熟悉的福建口音,上上辈子的无数记忆,在脑海中回闪着。
有绍圣时,审查元祐诸案,从高士充到高士京,自内廷内臣到女官,还有当时在场的许多的人口供。
自然也有着赵煦自己对少年之时的那些懵懵懂懂的记忆的残留片段。
元丰六年秋,确与中书侍郎张璪奏事于崇政殿,上忽悲不自胜,谓确曰:天下事,恐至于此矣!
确骇曰:敢问所因?
上曰:子幼奈何?
确曰:陛下春秋鼎盛,忽有不详之语,敢问所因?
上曰:天下事当得长君维系否?
确曰:延安郡王陛下长子,臣不知其他!不审所谓!
上曰:卿果能为社稷计,宜早谋划!
确与璪俱进:臣等敢以死守!
于是,就有了赵煦记忆中,那印象最深刻的童年经历——元丰七年春,他被自己的父皇牵着手,出现在集英殿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