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形势一片大好
敏捷,这是米格-21最大的痛点,作为前线战斗机,作为截击使用,它其实都没什么毛病,可以算作是战斗机中的水桶机,但是敏捷性深究起来,的确是不够的。
“真的?”敏捷性这东西就没法提前计算太多了,我们的同志现有能力也支撑不住这个工作,还得上天了真刀真枪的试飞才知道。
甚至在刚才试飞员说出这句话之前,负责修改机翼的同志都没有对“敏捷性”这一项抱有什么想法和希望,振东同志是提过那么一嘴,但是他们压根就不敢奢望。
没想到还真是!
高委员这看似随意的在机翼前缘折那么一下,居然能带来如此多的好处,此时负责米格-21仿制改进的同志,不由得叹服世界上真的是有天才的。
高振东:别人是,我不是,我就是个挂逼。
“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改机翼的同志连忙向试飞员老李追问。
“具体的,还没有太多的数据,毕竟这次主要是试飞高速科目的,我也就是在飞行过程中有那么一点感觉,但是我敢肯定,这个感觉不会有问题,只是具体数据,还要多飞几次才能确定。”老李有着试飞员的判断和骄傲,我说是,那就一定是!
对于他的判断,改进飞机的同志们是一百二十个相信,对于这些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一趟趟把飞机的性能飞出来的汉子,同志们无不心存敬意,并且对他们的专业素养充分的相信。
新型飞机在地上的时候,是设计的同志上说了算,但是上了天,那就是试飞员说了算喽。
虽然对于具体的敏捷性和中低空机动性数据有着十二万分的好奇和期盼,但是改飞机的同志们明显说不出“那你赶紧再上天飞来看看”这种屁话。
“太好了,我们按计划,一趟趟飞,总能把这个翼型的潜力极限飞出来的。”
甚至没准还能在此基础上再改进一下……同志们心想。
这不是对高振东的不礼貌,而是对技术极限的追求,对权威的不盲从。技术路线人家高委员绝对是领头人,至于细节,还是要在实践中慢慢确定的,这没毛病。
不过这个想法,可能很难实现了,高振东给的这个双三角翼参数,那是高振东前世时,负责相关工作的同志们辛苦努力才定下来的,改动余地恐怕不太大。
“今天上午先休息了,下午按计划继续试飞。”试飞总指挥笑着下达了命令。
不只是机翼,改进米格-21的另外一个重头戏——进气道,或者说是整个机头的改进工作,也在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