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三角翼试飞那边也传来好消息,双三角翼试飞结果初步表明,这种翼型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好处一大堆。”翼型的改进,也是在气动的范畴内的,气动子系统负责人自然第一个接到这个好消息。
“加上脊背空间的扩展利用,相信我们又能改出一架好飞机来。”总师喜不自胜,形势一片大好。
而在京城,另外一架飞机同样形势一片大好。
防工委的会议室里,坐满了相关的同志,其中也包括了高振东。
他们是来确定那架传说中的“目标机”——空中优势战斗机的最终总体方案的。
经过了最早采纳高振东“三级三型”战斗机的规划建议,一路走到现在,经过大量前期工作和预研调研之后,这最后一型,也是最重要一型的总体方案终于开始正式走上了舞台。
负责汇报的同志,来自遥远的西南。
这是三线建设的成果,从力量最强的东北分了一批同志到蜀省的蓉城,在战斗机设计制造的层面,实现了鸡蛋不装在一个篮子里。
而此时东北正忙于战-7的生产、米格-21的仿制改进等工作,新飞机这件事情,就主要落在了蓉城飞机研究所这边。
“发动机方面,我们现在以东北航发所的r-13技术改进二期计划目标为基准,进行新机的设计工作,在二期实现之前,可以使用发动机增推的一期成果暂代进行设计和试飞……”
首先确定的就是发动机,毕竟没有发动机,再好的设计也飞不起来,而这两种发动机,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好的战斗机发动机了。
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包括高振东也觉得是这样,他很清楚,这东西基于lyp-13,但lyp-13怎么了,lyp-13不一样把八爷搞出来了嘛。
80年代的8爷你们可以随意嘲笑,但是哪怕80年代,也没人能否认八爷要是真有一套好航电和导弹的话,打起架来玩儿“一招鲜”,谁碰上都同样难受。
高举高打,打了就跑,强占制空权可能差点儿意思,但是打乱你的计划,降低你的空中作战效率,破坏你达成空中作战目的,还是有效的。
更别说现在是60年代,真是搞出只有8爷性能的飞机,其实也并非不能接受。只是高振东的想法,还不止如此。
“……我们的第一个方案,是采用常规布局,两侧进气,双发发动机,变后掠翼……”
此时最为著名的变后掠翼战斗机f-14“雄猫”虽然还没影子,但是f-111和米格-23却是已经初具雏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