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街这两处,在武街东南五十里处的玩当绕了个大弯,随着山势改道向西南。入了阴平郡界数十里后,才又沿着大山中的河谷流向白水。
虽说沓中、武街、白水这些地方,都是毗邻羌水的上下游,但羌水水道蜿蜒而险峻,并不能像沮水、西汉水一般用来漕运。每到春、夏两季,羌水沿岸山洪频发,并不适合大规模进军。
入夜,蜀汉在玩当处绵延数里的营地之内,诸葛亮的丞相大帐中,相府众臣与众将悉在此处。
再有一日,诸葛亮的大军就要抵达武街,开启太和四年,或被称为建兴八年的又一次北伐。
两年前大败而归后,相府驻在白水,日复一日的整军、练兵、备战,如今也终于到了检验效果的时候。
这支军队与两年前的那支八万人的大军,内里外里都已截然不同。打了败仗绝非好事,但在一场大败之后,如何整理经验教训,如何鼓舞士气将心,如何操演训练士卒,如何将颓丧之军重焕生机,这就是庸常主帅与名将之间的差异了。
位于众人右侧最前的长史杨仪,拱手朗声说道:“禀丞相,相府属臣及众将悉数到场,请丞相训示。”
诸葛亮点了点头,环视一圈,缓缓说道:“诸位,明日大军将抵武街,或将与魏贼之军接战。自建兴六年以来,二载辛苦、二载磨砺、二载整军,你们都是与本相亲历过的,多余的话也不用本相赘述。”
“明后两日,本相会直接指挥诸军攻下武街。今日军议,本相便要与你们议定攻下武街之后的安排。”
显然,诸葛亮对拿下武街一地还是非常乐观的,甚至并未将武街放在心上半点。帐中立着的诸位属臣和将领们,也是同样的想法。
诸葛亮道:“大军二十五日从白水开拔,至今日已有六日。虽说出兵有些急迫,但四万大军自上而下,今年随时做好准备,并不仓促。”
“待拿下武街之后,本相会择一将领驻守武街,本相亲率余下大军往攻武都。”
“武都?”
“不是应攻沓中吗,怎么改为去攻武都了?”
“怎么是武都?”
原本安静的帐中,一时竟也起了丝丝议论之声。
“肃静!”杨仪转身皱眉看向众人,高声提醒道,喧哗声这才小了些许。
昔日的丞相长史向朗,因为替马谡争辩、以及在赤亭作战时的毫无作为,在大军回到白水之后,被诸葛亮罢免贬回成都,原为参军的杨仪杨威公,凭借赤亭时的果决持重之举,被诸葛亮选为长史,隐隐成为相府群臣之首。
“文长,你来为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